你的浏览器已禁用javascript,请启用javascript,否则网页无法正常运行
经典案例

成都•中丝园

2016-05-30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时日至今,种蚕养桑,似乎已在人们视野中慢慢淡漠,但丝绸的绚丽华美却仍然在众人面前闪耀。中国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以下简称“中丝园”),正是以其独特的手法和视角,在绫罗绸缎上为大众演绎着古典的柔美与现代的魅惑。


  以丝绸文化为载体、创意设计为理念的中丝园,是积聚产业总部大厦、设计制作、科研创新、展示交易、旅游休闲、情景购物、青少年素质教育、互动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档丝绸与刺绣制品及其时尚延伸产品的产业创意园区。中丝园自2008年在深圳创立以来,其模式已获得文化部及各地政府、行业协会、专家学者以及众多丝纺品牌企业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已连续6年成为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固定分会场。并被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深圳市文化产业基地”等诸多荣誉称号。中丝园目前正在成都、海口、上海、苏州等10余个大中城市规划建设。


  2013年1月8日,成都•中丝园开工奠基,正式动土兴建,并将于2015年9月开园迎客。成都•中丝园项目已被评为成都市重点项目、四川省文化产业支撑项目、2014年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成都•中丝园全面建成后,有望成为中国西部丝绸与刺绣科研、学术、技术、市场及衍生产业发展的中心平台。

渗透古蜀文明的“中国丝绸文化大观园”

  成都•中丝园项目占地236.15 亩,总建筑面积逾70万平米,位于天府新区万安镇东林社区,距天府广场约20公里,距领馆区6.5公里,距天府软件园5公里,毗邻新川科技园。 


  成都•中丝园依托蜀锦蜀绣文化基础,以传承和弘扬丝绸文化为契机,深度挖掘古蜀文明及丝绸文化内涵,结合成都文化、地域、环境等因素,在深圳中丝园的基础上寻求高位发展、锐意创新、大胆突破,打造集丝绸文化教育、研发、设计、展示、交易、表演、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它涵盖丝绸文化博览馆、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商业街、四川省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总部大厦、创意研发中心、丝绸主题酒店五个板块,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中华民族五千年丝绸文化的奢华魅力,旨在打造“国家级复合型立体式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堪称“中国丝绸文化大观园”。


  1、丝绸文化博览馆。丝绸文化博览馆占地面积约5000平米,用现代建筑的语言和材料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丝绸历史文化和科普教育为主,通过展品、模型、多媒体等形式,全面展示蚕、桑、丝、绸的历史渊源、丝绸种类、刺绣针法、桑蚕衍生品、科技创新产品与应用等知识。充分展示丝绸文化与艺术的美妙和神奇,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博览馆还设有桑文化茶室、丝绸和刺绣精品等文化创意商品展示中心、活态技艺展示及体验中、小型VIP影院等个性化展厅,充分满足大众对于活动公共空间的多重需求,预打造成为集展览展示、公众参与、文化交流为主的互动空间。


  2、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商业街。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商业街立足于打造以丝绸文化为特色,巴蜀文化为补充,丝绸之路异域文化为亮点,形成以丝绸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街区,分别情景再现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三条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人文风情,让参观者置身其中、驻足流连,零距离感受古丝绸之路的文化魅力。主题商业街设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商品体验馆、中华旗袍馆、丝绸生活馆、大师工作坊、海峡两岸文创商品馆、文化主题餐饮区。


  3、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总部大厦。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总部大厦为全国首创特色文化立体街区,打造品牌文创企业聚落总部、文化创意产业电商平台、文化创意产业金融平台、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平台、文化创意产业交易(会展)平台。总部大厦集合众多文化品牌的企业,发展产业集群效应,搭建创意文化和设计服务产业之间的交流平台,跨界融合,促进特色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丰富产品形态,延伸产业链条,拓展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打造集体验、展示、博览为一体的产学研销联盟。


  4、创意研发中心。创意研发中心建设以企业为主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创新研发中心,具有孵化、培训、交流、展示、实训、项目策划、活动开展、政策咨询等功能。建立广泛合作交流的平台,举办相关交流研讨活动,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型的项目品牌。


  成都•中丝园还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产学研销平台融合发展,2013年10月与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交通大学、四川省川剧院、峨眉电影集团、天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东软集团(成都)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合作研究的国家科技部《四川影视戏曲特色文化产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了科技部1千万的研究经费,目前该研究项目正在研究与开发中。


  5、丝绸主题酒店。丝绸主题酒店以丝绸文化为元素,从建筑、装饰、客房、餐饮等方面全方位营造丝绸主题氛围,通过丝绸文化的提炼、丝绸艺术的延展、有效的主题文化展示使顾客产生文化性的共鸣。每一个房间设计紧扣南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特色,充分展示各地文化,开启每位旅客南方丝绸之路的梦想旅程。
酒店宴会大厅将承载各类文化产业相关会议以及各种较高规格的交易会、博览会、学术研讨、高峰论坛等大型活动。

校企合作,打造文化创意人才基地


  “成都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拥有很大的消费群体,并且有较强的茧丝绸产业基础和浓厚的丝绸文化依托。因此在这里建立中丝园既具有客观条件,又符合丝绸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弋辉指出,长期以来中国丝绸业发展存在着三大缺陷,一是没有很好地把文化和经济结合起来;二是只重视出口创汇而忽视了国内市场,这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缺少专业的文化创意人才。为此,成都•中丝园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创新营销模式和业态的同时,在文创人才培养这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

成都•中丝园认为,成都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须依托四川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等大学提供教育、科研和产业孵化。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如果有一种新的理念指导,进行全新的课程设置和确立新的教学、培养模式,创意策划人才和经营人才都是可以通过学校培养出来的。例如,美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提供的创意媒体制作硕士学位课程计划,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提供的创意产业课程计划,就成功地培养出了一大批创意人才。因此,成都•中丝园积极与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等高校接洽合作事宜,并有意成立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与此同时,还依托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的优势联合申报国家科研项目。
成都• 中丝园还积极投身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合作机制,优势互补、产业互助。可见,成都•中丝园正积极发挥着文化创意平台的带头作用,争取把园区打造成为文化创意人才的摇篮。

未来发展格局:重创意、树品牌、搭平台

  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依靠政策支持,还必须有实质性的产业发展与推广。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创意产业园区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培育市场的一个重要方式。创意产业园区具有聚合、丛集和融合、交汇功能。成都•中丝园一直坚定弘扬中国丝绸文化、做强做大丝绸文化创意产业、争当行业领头羊的决心,争取在未来五年,预计投资100亿元来打造中国丝绸文化创意产业链,使中丝园成为国内唯一的、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顶级丝绸商务时尚礼品定制交易平台和丝绸刺绣产品的专业服务平台。力争把成都•中丝园打造成为中国丝绸产品原创设计最大的推广平台和交易平台。


  业界认为,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一定是把创意、设计跟智能化结合在一起。成都•中丝园在这方面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成都•中丝园重创意、树品牌、搭平台,并积极加强对外合作,与台湾文创联盟协会、台湾白鹭鸶文创基金会、台湾故宫博物院、昆舞创始人马家钦教授等单位和个人进行合作,在全国发展一系列文化创意园区,起到文化创意的带头示范作用。

2013年初,时逢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之际,中丝园以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名义将精心创作的刺绣作品《英国女王》交到王室成员安德鲁王子手中,此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肖像苏绣被白金汉宫正式收藏。中丝园团队也同时在伦敦当地举办了“中国丝绸文化暨刺绣艺术展览会”。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英国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前副首相杰弗里•豪以及来自英国政、商、文化各界人士及中资机构代表、华人华侨100多人出席。此次展览分为“中国丝绸历史文化”及“中国丝绸和刺绣展品”两大部分,共展出100多件丝绸文化及当代丝绸刺绣艺术精品。同时,展览会现场还举办了英中产业合作论坛。


  成都•中丝园在文化创意经济的大潮下,一方面构筑丝绸文化产业创意的展示平台,开拓出一条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国丝绸文化之路,展现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另一方面整合全行业资源,探索全新的丝绸产业发展思路和创新的经营模式,帮助品牌扩大内销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携手国际设计机构探索跨界合作新模式,带动我省的丝绸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成都•中丝园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平台,将会吸引上百家文化企业入驻,有力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它将发挥“孵化器”的功能,带领产业园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文化、科技、创意、服务的互动与融合,不断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不断推动文化产业新发展。“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服务”、“文化+金融”已经成为成都•中丝园发展的亮点和特色,并能为其他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有益启示。

我有话说
联系我们
扫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