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已禁用javascript,请启用javascript,否则网页无法正常运行
文产活动

博物馆文创如何高质量发展——这礼是成都圆桌会议在宜宾李庄召开

2023-09-09


“这礼是成都”文创设计大赛是成都博物馆的三大文化品牌之一,自2019年第一届大赛举办以来,四届大赛共吸引包括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全国175所高校师生、216家设计机构专业人员参赛,累计征集作品6000余件,实现产品落地50余款,取得了博物馆文创事业探索与发展的初步成果。每一届赛事联动学校、企业、机构和博物馆,通过文创实践,探索博物馆文创“产学研”一体构建,构筑成博文创品牌。

为继续共谋博物馆文化创意事业发展,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文创高质量发展路径,9月7日,由成都博物馆主办,四川省文化产业商会联合主办的“文创圆桌会议”在宜宾李庄举行,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的专家,以及省、市文化创意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们,围绕第五届“这礼是成都”文创大赛如何举办、高质量发展下的博物馆文创如何推进等专题进行研讨。

成都博物馆馆长任舸

成都博物馆是首批全国博物馆文创开发试点单位,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要求,已在开发模式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以期建立符合博物馆功能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良性机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成都博物馆馆长任舸致欢迎辞,他表示,希望过本次圆桌会议的举办,集思广益,增进交流,助力成博文创新发展,扩大成都博物馆文创品牌影响力。

2022年,成都市文物管理局联合成都市人社局、财政局、市编办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印发成都博物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成都博物馆事业与产业分类管理,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建立优势互补、有序推进博物馆文创发展的实施措施。上述政策的逐步实施,必将有效的推动成都博物馆多元化文创产业开发模式,规范化市场准入流程,有效的激励措施等工作机制的完善和规范。在此背景下,“这礼是成都”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作为博物馆持续打造的文创赛事品牌,是产品开发模式和落地机制、社会企业参与转入程序等工作实施的重要抓手。

经过4年的打磨,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但在主题名列、赛事设定、征集渠道、社会参与等方面亟待提升。希望通过开放多元的创作共享,使博物馆成为守护民族历史有序传承的文博研究机构,也能通过创新创造,成为展现城市文化形象与品质的城市会客厅和交流互建的城市名片。

成都博物馆副馆长黄晓枫

成都博物馆副馆长黄晓枫对“这礼是成都”文创设计大赛做了介绍和分享。“这礼是成都”需要明确赛事机制,进一步完善赛道设置并明确赛事权益以积极调动校企参与,促进文博IP与市场的深度结合延续文博IP的文化价值,助力成都博物馆“活”起来,最后建设成为依托成都博物馆文化与藏品IP开发的具有文化、商业双价值的赛事品牌四川省博物馆文创领域品牌的佼佼者。“这礼是成都”进行品牌打造的同时需满足成都博物馆的品牌需求并对赛事现有问题进行改进提升,包括品牌升级、赛事升级和价值转化。

一、专家学者们通过研讨在学术层面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会上,来自国内的业界专家和企业人士以“这礼是成都”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为切入口,深度分析博物馆文创新趋势和新时期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解读与思考,并针对观展热下的文创新识探索、博物馆文创如何有效创新突破,博物馆IP如何跨界合作等话题展开讨论和交流。

国家文物交流学会秘书长、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原故宫博物院经营管理处处长杨晓波

“博物馆文创应紧紧把握展览与文化表达的根本,树立正确、鲜明的文化传播导向。”国家文物交流学会秘书长、原故宫博物院经营管理处处长杨晓波率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提高参赛作品质量和提升大赛影响力,需求群体调研和产品设计等工作需要有序、扎实地推进,成功的赛事需要充分的前期策划与筹备。同时,积极拓展优质参赛设计作品来源、邀请知名设计师参与也能有效推动大赛出精品、出成果,建议成博文创大赛以两年一届的周期举办。

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陈邵峰

针对博物馆文创如何有效创新突破,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陈邵峰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博物馆文创表现形式不应单一,应给予设计师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文创产品可以是一款游戏、一间民宿,甚至可以将文创产品的视角引入博物馆展览设计中。“有时候点子越独特,越容易出圈。”

苏州博物馆文创产业部主任蒋菡

苏州博物馆文创产业部主任蒋菡分享了苏博历年文创开发的经验,认为文创产品的设计可以把城市文旅元素结合,用博物馆文创表达城市文化,并为成博文创提出了选题突破、产品形式突破、赛事形式突破的具体建议。

跨界融合,是各领域产品出圈的“关键词”,博物馆文创产品又要如何跨界出圈?是圆桌会议讨论的热点问题。

上海博物馆文创中心副主任冯炜

上海博物馆文创中心副主任冯炜则建议做文创设计与优质企业跨界联动,博物馆有丰富的文物、藏品资源,能有效提供文化创意元素,企业则擅长精准商业定位和市场营销,资源共享与合作能形成更具突破性的热点亮点,提升大赛参与者的积极性。同时,她还强调了新媒体时代宣传推广的重要性。

成都市委宣传部一级巡视员师江

成都市委宣传部一级巡视员师江分析了近年来成都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文创赛事品牌,提出“这礼是成都”可以通过与成都市举办的各类文化创意赛事联动,不断扩大赛事影响力。他认为,从赛事参与者构成情况看,成都传媒集团举办的“金犊奖”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联名誉主席郑晓幸

“我们讨论的核心问题,其实是要回答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博物馆的文创怎么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联名誉主席郑晓幸在总结时表示,“这礼是成都”要在“礼”字上下功夫、要将“礼”的内容进行延展与提升,他提出,博物馆要挖掘最能够代表成都的文博元素,加以转化,将“这礼最成都”打造成“这礼是成都”的标签。同样,对于博物馆文创高质量发展,要树立全新开放的新理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结合民间力量与社会资源破题,让文物活起来。

二、文化产业商会介入博物馆文创重点关注产业发展

四川省文化产业商会作为本次文创园桌会议会议的联合主办单位,是本届赛事的一个值得观的一个看点。研讨会上,四川省文化产业产业商会、大唐酒业、几何文化、成都龙渊网络科技等企业嘉宾在提出了有价值的思考。

四川省文化产业商会会长、金手指文化传播集团董事长张建华

四川省文化产业商会会长、金手指文化传播集团董事长张建华感谢成都博物馆邀四川省文化产业商会作为活动的联合主办单位,表示商会要在努力建设博物馆文创的产业生态上发挥作用,从创意创造者、生产经营者和文化消费者三个维度促进文创产业生态更有活力,更出成果。创意创造者从策划设计的层面把成都博物馆馆藏文物和IP变成作品;生产经营者把策划设计完成的作品变成产品;只有当文化消费者通过购买行为把这些作品和产品变成了商品,才是真正形成了闭环的文创产业生态,通过商业价值而实现了文化价值。只有真正从产业生态的层面发力,才能让一场博物馆文创设计大赛升级为博物馆文创产业。

大唐酒业董事长方坚

大唐酒业作为茅台镇核心产区第四大产能的白酒生产企业,是酱酒精细化酿造先导者,也是以文化驱动品牌建设的勇敢践行者。大唐酒业董事长方坚认为,四川在中国文化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大唐文化人物李白、杜甫都与四川有着太多的渊源,我们联手成都博物馆的文创大赛,是强化大唐酒业品牌文化含金量的先手动作,大唐酒业希望以酒为载体,把最有中国范儿的文化价值、生活方式,以及诗与远方的发展愿景鲜活生动的呈现给广大消费者。

几何文化董事长陈晓明

几何文化在全国24座城市(包括成都)拥有几何书店等33个线下文化空间,是国内独树一帜的文化运营服务商。几何文化董事长陈晓明分享了与成博文创的深层次意义,“几何文化一直希望在文化行业做好三件事情,第一就是做展示展销的渠道,第二就是把消费者和市场的反馈及时传达给设计师和生产端,第三就是为设计师和生产端创造孵化和成长的良好空间,为大家做好服务,实现各生产要素的共赢共生。”

成都龙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李龙飞

成都龙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李龙飞的观点令人眼前一亮,他借用近期短视频平台爆火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例:认为可以将博物馆文创产品拟人化,把文物当做“偶像”来培养。“我们不仅要聚焦文创产品工业化设计的功能性,还要培养博物馆的‘偶像IP’,以产生聚集效应。

研讨会的最后环节,成都博物馆为大唐酒业、几何文化、成都龙渊网络科技进行“这礼是成都”合作品牌进行授牌。授予大唐酒业“白酒行业指定合作品牌”荣誉,授予几何文化“文创新场景合作机构”荣誉,授予成都龙渊网络科技“特别赞助品牌”荣誉。

成都博物馆馆长任舸、副馆长黄晓枫分别为大唐酒业、几何文化、成都龙渊网络科技授牌

省文旅厅一级巡视员、王琼、省文物局副局长濮新、省诗书画院党委书记薛磊、成都市文物信息中心副主任何斌、省文化产业商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夏洪、省酒文化促进会会长杜光等参加了文创圆桌会议。

我们看到,这次圆桌会议仅仅是第五届“这礼是成都”文创设计大赛的预热,就已经产生了三家品牌合作机构。随着整个活动的渐次展开,四川省文化产业商会作为联合主办单位,将联动更多文创企业积极参与,从产业生态的层面发力,让这次大赛不仅仅诞生更多有文化价值的优秀作品,也努力产出更多让消费者喜欢、受市场欢迎的爆款产品和商品。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新思路,新模式,新愿景。成都博物馆“这礼是成都”第五届文创设计大赛开启的文创高质量发展之路值得期待。



我有话说
联系我们
扫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