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已禁用javascript,请启用javascript,否则网页无法正常运行
文产新闻

四川省文联筹办纪念改革开放40年文艺特展

2018-11-20

“我们可真是找了一件难事来做。”提及筹备中的四川省文联纪念改革开放40年文艺特展,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特展总策划平志英笑着这样说。


不论是全国首家摘掉人民公社牌子的广汉向阳公社,还是伤痕美术的开端之作《为什么》、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从政治经济到文学艺术,四川的改革开放历程异彩纷呈,可圈可点。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家乡,四川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更具特别的意义。


怎样突出文联优势,用文艺的方式讲好四川改革开放的故事?自去年底此事被提上议事日程起,省文联党组多次召开研讨会,在广泛征求业内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举办文艺特展来纪念改革开放40年。


“之所以称为特展,是它不同于以住的普通展览。我们把包括文学作品、戏曲、舞蹈、音乐在内的10多种艺术门类都囊括进去了。要把这么多艺术种类串起来,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观众,真的很不容易,所以说我们是在做一件难事。”


创新,是文艺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12个艺术门类的作品同台展出,这是前所未有的创新与突破。省文联系统全员发动,各个协会积极参与,运用创新思维群策群力,整个特展凝聚了文艺工作者们无数的心血和智慧。


“为了办出文联的特色,大家花了很多心思。比如书法作品的年代感是比较弱的,怎么让书法融入到展览中来呢?研究了很久,终于想到一个办法,请了40位文化名人和老中青三代书法家书写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经典语录,这样它就很自然地融入到主题中来了,最后形成了一副非常有气势的书法长卷作品。”平志英介绍说。


视觉作品最能直观地反映出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所以特展以摄影作品为主,美术、书法作品为重要支撑,其他种类则以文献展和经典回顾的方式呈现出来。四川省摄影家协会承担着本次特展大部份的图片工作。


“这次特展本身就是一个创新作品。”省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贾跃红颇为自豪地说到。“不光是把众多艺术门类集中起来了,在形式上也广泛采用了现代高科技技术,比如语音扫码,这些新技术是首次运用在展览上。


“大大小小的策展会不知开了多少次。”作为一名专业策展人,潘勇受邀参与策办省文联的特展时,面对如此众多的种类和内容,也感到是一次不小的挑战。“这次特展在格局上也有突破,它跳出了行业局限,不仅仅是文联工作的成就展,而是面向所有大众的宏大主题的全方位、生动的展示。”

展览是办给老百姓看的,要让他们透过作品直观地看到时代变迁。“今年6月份开始公开征稿,短时间内就收到2万多幅作品。在作品的遴选上,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我们更多以百姓视角入手,用小人物来讲大社会,用小事件来讲大道理,筛选出许多接地气的、有意义的珍贵照片。其中,很多作品都是首次披露,这也是我们展览的特点之一。”主要策展人之一、著名摄影家李杰介绍说。

改革开放带来了文艺创作的春天,带来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文艺工作者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建设者,见证者。在办展过程中,最让平志英感动的,是老一辈艺术家们对改革开放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对此次特展的支持。“我们邀请了马识途、流沙河、魏明伦、戴卫、邱笑秋等几位老艺术家为展览题字,他们都非常支持。马老104岁了,时间上还与在北京办个人书展的活动有冲突,但是马老一点也没有推辞,写下“爱我中华”四个大字。像沙河老师已经87岁了,眼睛不好,已经不写东西了。当我上门求字时,他很高兴,说他很乐意参加这个活动,哪怕很费力,也欣然提笔写下了小平金句‘摸着石头过河’这6个字。”

平志英(左)看望流沙河


“上至文联领导,下至各个协会,大家对办展的积极性很高。我们曾经花了三天时间,对特约摄影家进行现场评稿。在省文联旁边的一家小酒店里,评委会的专家们从早上呆到晚上10点,一位位接见,一张张挑选,虽然很累,但大家都乐于参与。”摄影家们的参展热情也让贾跃红感动:“有的坐着动车来送稿,有的作品一次没过,又回家翻箱倒柜找另外的作品送来。有些摄影家已不在人世,他们的家人就把作品整理出来,无偿提供给我们。”

“还有一件事让我感动。我们准备把沙汀、艾芜、李劼人等老一代艺术家的文集,还有省内5位茅盾文学奖获奖作者的作品,以及《走向未来从书》作为文献融入特展里,需要向四川文艺出版社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借书,他们一听,十分支持,立即借给我们了。这个部分成为文艺特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平志英补充道。


近一年的筹备,上至百岁老人,下至90后文艺工作者,在众多人员的努力下,省文联纪念改革开放40年文艺特展逐渐准备就绪。4个展厅,9大版块,600多幅(组)作品,内容丰富,层次清晰,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群观看。即便是90后、00后也能找到吸引他们的看点。


“不论是视象的宽度还是深度,观众一定会感受到这次特展的别具匠心。”潘勇说。“整个展览有很多亮点,观众会看到许多生动的影像。比如在《光阴的故事》这个版块里,我们专门组织收集了40个家庭40年来的4张合影,岁月的变迁与生活的进步非常鲜明地体现在这些家庭的合影中,观众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影像自己会说话。经过岁月沉淀,一些老照片散发出新的生命。“我们找到了一张成都市80年代初期的航拍照片,所有见过它的人莫不为之震惊。”李杰兴奋地说。“我们为此专门组织摄影师,在同一位置同一角度重新拍了一张照片,然后将新旧照片做成巨幅展品并置展出,一进展厅就可以看到,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


4个展厅之外,特展专门开辟了经典回放厅,每天播放“四川造”经典电影、戏剧、曲艺、杂技等作品。《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红衣少女》《易胆大》《马前泼水》……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将唤起人们许多共同的记忆。


秉承改革开放的精神,用创新思维讲述用有温度、有深度的四川改革开放故事,这是全省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借艺术之力,向改革开放40年致敬的一种方式。平志英说:“大家花了这么多心思,做了这么大一个工程,所以我们还要把这次特展放到数字博物馆上去,做成永不落幕的展览。10年、20年后,当我们回头看时,依然会为之感动。”


特展将于11月22日在四川美术馆拉开帷幕,历时20天,面向大众免费开放。


【消息来源:新华社、四川文艺网】

我有话说
联系我们
扫二微码